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3295|回复: 0

我也发一张 清代的戏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5 10: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戏曲服装主要是根据明代的服装,同时参考了宋元时代的服装设计出来的。戏曲服装在质料、样式、花纹、图案、色彩上,都愈来愈发展、改进,愈来愈丰富复杂。到清朝末年,戏曲(主要是京剧)服装里,又增添了经过加工美化的清代服装。这些清代的服装与原来在舞台上传统的古代服装同时并用,我们看了也不感觉到陌生和不协调。在这一类服装里,比较明显有代表性的是男角色穿的箭衣,和女角色穿的旗袍。箭衣与旗袍虽然是清代的服装,可是在戏曲里用的时侯,已经不受时代的限制,成为一种通用的服装,不管扮演任何朝代的角色,都可以穿用。
  箭衣的来源,可以远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的“胡服”。胡服是指我国北方古代游牧民族的服装,短衣窄袖,长裤,皮靴,以适应骑马射猎的需要。与汉民族以长袍为主的服饰,有显著的区别。早在战国时代,赵武灵王就曾经提倡“胡服骑射”,但在汉民族中始终没有普及。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胡服才逐渐普及,唐朝时更为广泛。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曾有记述:“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鞋,有蹀躞带(按:为皮革所制腰带),胡服也。管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按:音芬税,拭物之佩巾,手帕)、算囊、刀砺之类。”这种样式,与清代的箭衣十分类似,不过箭衣在清朝,不仅是骑射的服装,在下裳部分有拖和的襟幅,所以还有与蟒袍(礼服)合而为一的性质与作用。也可以说是一种改良的胡服。

  清代的满族人(旗人),善于骑马射箭,箭衣既是他们的官服,又是他们跑马射箭、打猎时穿的一种服装,所以名为箭衣。箭衣的样式是小圆领,里边衬着白护领,大襟,与蟒袍的不同点是瘦袖,而袖口装着一块马蹄形的袖盖,平时翻上,行礼时则必须拨拉下来,把手背盖住,因此俗称马蹄袖。箭衣的全身尺寸,可以达到脚面,它的特点是束腰、紧身,这与一般的蟒袍不一样,而且从腰部往下,前后都是开岔的。穿箭衣的时候,腰部一定要系上一条鸾带。这一切都为了骑马、射箭、跑路、战斗的方便。箭衣分成龙箭衣,花箭衣,素箭衣三种。


  龙箭衣全身都绣着龙,可是并不专门是给皇帝穿凡是大将、驸马一类角色,都可以穿,因此皇帝穿龙箭衣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大将如《战太平》里的花云,在后半出戏就穿红龙箭衣。驸马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也穿红龙箭衣。第二种是花箭衣,上边绣着各色团花图案,箭衣底色也有各种颜色。一般中层人物都可以穿花箭衣,例如《艳阳楼》里的高登,《一箭仇》里的史文恭,《杨门女将》里的杨文广等,穿的都是白底花箭衣。第三种素箭衣的用途比较广泛。素箭衣全身的料子都是本色的,一点也不绣花,常见的有白色、黑色、紫色、灰色等,其中黑色与紫色的素箭衣用处较多,公差、衙役、兵士,及一般身分较低的角色都穿用。白色的素箭衣,穿着的不多,有些青年将领在激烈战斗的时候,脱掉铠甲,里边就穿一身白素箭衣,例如《战马超》里的马超,在与张飞夜战的时候,即是如此。再如《走麦城》里的关平,到夜走麦城,准备与敌人拼死搏杀的时候,脱去铠甲,就穿一身白素箭衣。

  在箭衣外面,经常要套穿一件马褂。这种马褂就是后来在生活里常见,套在长衫外面,作为一种便礼服的马褂的早期款式。戏曲舞台上的马褂,形制较外褂短,只达肚脐处,长袖,对襟,袖口与箭衣袖平行,不作马蹄袖。穿在箭衣外面的马褂,经常是作为行路时的外套使用。马褂这种服式,清初为营兵所服。康熙时富贵人家有穿之者,到嘉庆年间则无人不穿。戏曲舞台上的马褂,是经过加工美化的服装,除作行路装束以外,有时也作为一种战斗时的服装,不过凡是穿箭衣、马褂时进行的战斗,都是点到为止,决不激烈,三招两式就下场了。例如《碰碑》里的杨六郎,在突围时与辽兵的战斗过场;在《银空山》里的薛平贵,与高思继的交锋过场等都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5-3 18:05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