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2614|回复: 2

论女真人面具—面罩的功能和用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9 10: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女真人面具—面罩的功能和用途
А.А.科拉特琴科夫 О.С.加拉克季奥诺夫  В.А.霍列夫著
盖莉萍译
    迄今为止,滨海边疆区已经出土了几个铁面具。它们是在13世纪初的中世纪古城址中被发现的(东夏国时期)。其中一个面具是在1982年挖掘赛金古城址正门时被发现的(图一)。В. Э.沙弗库诺夫认为,面具可能是用一整块铁皮在模胎上锻造而成的(В. Э.沙弗库诺夫,1993年,第80页)。总的来说,面具凸起,可严实地贴合在脸上。面具铁皮厚为0.2厘米。面具长为23、宽为15.5厘米。凸起的宽眉沿在鼻梁处交会。左眉沿长7.2、右眉沿长6.9厘米。眼睛位置有开孔,其孔直径为5 (左面)和6毫米(右面)。从眼部开孔中心起,两孔间的距离为6. 5厘米。鼻直,呈三角形,长为7.2厘米,鼻底部宽为5.3厘米。鼻尖高为1.8厘米。鼻底部有两个圆形孔(鼻孔),孔直径为5毫米。鼻孔间距离为11毫米。嘴部有呈直角状的缺口,长为2.5、宽为0.6厘米。在面具两侧有一对固定孔,孔直径为0.6厘米,两孔间距离为6.5 厘米。面具重为70克。
    В.Э.沙弗库诺夫认为,赛金古城址的铁制面具属于一个守卫大门弓箭手(В.Э.沙弗库诺夫,1993年,第82页)。
  
    2003年秋,察看阿纳涅夫斯克古城址时,在城址西部最高部分,有一被土墙圈围的地段,在一个盗洞旁发现了滨海地区的第二个铁制面具(图二)。与赛金古城址发现的面具相似,但是仔细研究之后发现他们确实有明显区别。阿纳涅夫斯克面具长为25厘米,额头部分宽为16厘米,下巴宽为13.8厘米。眉沿凸起,宽大。左眉沿长为5.5、右眉沿长为5.8厘米。眼睛位置开孔的直径为5毫米,从眼部开孔中心起,两孔间的距离为7. 3厘米。鼻直,呈三角形,其长为7. 5厘米,鼻底部宽为4.2厘米,鼻尖高出脸平面1.7厘米。两个鼻孔的直径为5毫米,两鼻孔间的距离为10毫米。嘴部有呈直角状的缺口,其长度为3厘米,宽度为6.6毫米。在面具两侧有一对固定孔,其孔直径为4~5毫米。两孔间的距离为5~7厘米。面具内侧深度为4.4厘米,面具重414克。
     在远东国立技术大学博物馆的展品中还有一个铁面具。据推测,这个面具是盗墓者在滨海边疆区丘古耶夫斯基区的普拉霍特纽金遗迹中发现的(12~13世纪) 。
    滨海地区新出土的女真人铁面具重新引起了学者们对面具功能和用途的关注。以往有关面具是一种作战装备的观点备受争议。
    自12世纪末起,护脸头盔开始在整个欧亚大陆普及。在西欧骑士的装备中都有各种半截面罩和面具( Claude Dlair,1958年,В.别海姆.В,1995年)。自13世纪起,在罗斯出现了半截面罩和面具( Ю. Ю.彼得罗夫,1997年,Н. В.波亚迪舍娃,1983年),并且其在牧民的装备中很常见( И. Л.伊兹玛依洛夫,В. Н.马尔科 夫,1986年; Н. В.波亚迪舍娃,1986年)。
      由于地域辽阔和文化差异,所有这些防护装备都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在中世纪欧洲、罗斯和与其相邻的草原地区的考古时发现的所有半截防护面罩和防护面具都能辨认出图形,它们直接固定在头盔上,并且有一定宽度的窥视缝,以确保良好的视野,其中包括白刃战。自9 世纪以来的日本作战用的半截面罩和面具在这些面具中很特别(К.С.诺索夫,2003年) :它们直接罩在脸部。尽管不同地区面具的视线缝形状不同,但能总结得出窥视缝的宽度不小于10、长度不小于20毫米的结论。
    滨海地区发现的面具、面罩与其他类似品在这些参数上有很大区别。视线缝的尺寸较小,只有在面具紧贴在脸部时才能保证有良好的视野,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面具有微小的偏移都会使佩戴者完全失去视野。正如В.Э.沙弗库诺夫指出的那样,在肉搏战中这种面罩也不可能使用。但是沙弗库诺夫认为这些面具可能是防守要塞士兵防箭用的同样也是没有足够的根据。面具的固定方式不足以使其结实地固定在头上。两鬓处的一对孔洞除了可在脑后拴结之外,再没有其他别的用途,这对孔对于这么重的面具肯定是不够的。面具紧贴在脸部也不能保证充分的防御。中世纪文献记载以及现代研究都表明,弓箭作战(使用弓箭) 的距离在100~150米范围之间(萧卡列夫,2001年)。在此距离射出的重50克的箭具有相当大的攻击性,在箭击中紧扣在脸部的金属面罩时,无论能否射穿面罩,都将给人造成严重的外伤。还应该补充一点,由于嘴部缝隙窄和鼻孔处开洞直径小,空气的正常流通难度很大。由于面罩紧贴在脸部,佩戴者呼气会直接吹向金属板,因此,这种面罩戴在脸上是颇受怀疑的。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女真人铁面具防护性极低,因此,不能将其归为防护装备列。
    与女真人铁面具最类似的是西伯利亚民族的木制和金属面具(С.В.伊凡诺夫,1970年)。研究19~20世纪上半叶西伯利亚北方民族雕像的С.В.伊凡诺夫曾指出:“可以认为,大部分的木制萨满面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就十分流行了。”(伊凡诺夫,1970年,第164 页) 他又写道:“所有我们已知的木制面罩都是拟人的。其中最大的高约30厘米。与此同时,还有高度小于16 ~20厘米的面具。这些面具的制作精细并具有柔和的脸部轮廓。他的论述符合实际,不存在任何想象因素。在大面罩上有侧孔,可以看出侧孔是穿悬挂或佩戴皮绳用的。在眼睛和嘴的位置也有钻孔。”(伊凡诺夫,1970年,第165页)
    С.В.伊凡诺夫关于北贝加尔埃文基人面具的论述最有意思。援引民族学者М.Г.列文的研究,С.В.伊凡诺夫写道:“这些面具中的大部分是用黄铜制作的,但是也有铁制的。这些面罩比叶尼塞河流域埃文基人的面罩制作得更精细,并且具有写实的特点。这些面具在萨满通灵者中具有特殊尊贵的地位,并且被认为是萨满面具。面具是当地铁匠制作的,其拥有高超的制作技巧。每一个萨满都有类似的面具。当瘟疫发生时萨满作法时,他把面具挂在自己的胸前。显然,过去这些面具是萨满法衣的组成部分。面具的尺寸符合人脸的大小,在眼部、嘴和两侧都有孔。两侧的孔用来穿皮绳。”(伊凡诺夫,1970年,第237~238页)
    乌德盖人的研究资料,面罩就是萨满祖先的图像。在三年一次的盛大萨满祭祀仪式上乌德盖人的萨满都要戴着描绘萨满通灵者的木制面罩。(伊凡诺夫,1970年,第244页) 。
    许多说法都认为面具是萨满祖先的画像,或是其亡父,甚至是萨满的“肖像”。看来,面具大多被认为是萨满死后的内心或者精神的家园(伊凡诺夫,1970年,第244页)的寄托。
    可以肯定,女真人面具是当时的仪式面罩,它们可能用于某种与战事有关的宗教仪式。
参考文献:
① В.别哈伊姆:《兵器百科》,圣彼得堡1995年,第574页。
② С.В.伊凡诺夫:《19至20世纪上半叶西伯利亚北部民族雕塑》,科学出版社1970年,第296页。
③ И.Л.伊兹玛依洛夫,В.Н.马尔科夫:《伏尔加-保加利亚地区的铁面罩——面具:伏尔加-保加利亚和蒙古入侵》,苏联科学院喀山分院1986年,第122 ~125页。
④К.С.诺索夫:《武士的武器》,圣彼得堡实验场出版社、莫斯科АСТ出版社2003 年,第256页。
⑤Ю.Ю.彼得罗夫:《镶半截面具的古俄罗斯头盔——古代遗迹: 构想、发现、诠释》第 26 卷,普斯科夫出版社 1997年,第 139 ~143 页。
⑥Н.В.波亚迪舍娃:《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品中谢林斯克市出土的铁制面具》,《考古资料记载的欧亚历史和文化》,国家历史博物馆出版社1983年,第134 ~138页。
⑦Н.В.波亚迪舍娃:《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兵器馆的东方带面罩的头盔》,《苏联考古》1986年第3期,第227~232 页。
⑧В.Э.沙弗库诺夫:《12至13世纪女真人兵器》,远东科学出版社1993年,第182 页。
⑨Ю.В.萧卡列夫:《弓和弩》,莫斯科АСТ出版社2003年,第173页。
来源:《北方文物》2011-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加入

x
发表于 2012-9-10 08: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秘! 苍远!
发表于 2012-10-4 21: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合戴在面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4-30 01:46 ,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