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3317|回复: 2

[清代] 清代阿城的驿道和驿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3 07: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阿城(清代称阿勒楚喀)地处松嫩平原的东缘长白山西北支脉张广才岭(清代叫米勒根萨音阿林)的西麓中段。阿城自古便是松嫩草原去牡丹江(清代叫瑚尔哈河)、绥芬河流域的通道。早在890年前金朝在此建都,这里就辟驿道、设驿站。是时,阿城遂成为东北亚信息交流、物资集散的中枢。
  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在奴儿干地方(前苏联远东境内的特林)设置了“东征元帅府”。是年辟自大都(今北京)经西祥州(今吉林省农安县东北万金塔古城)至奴儿干(也作耦而干、或作弩而哥、纳尔干、呢噜罕,满语“图画”之意)的驿道。当时称东路驿道。该驿道过境阿城,并在阿城境内设上京站、海歌站(今阿城市料甸满族乡海沟村)、鹿鲁吉站(今阿城市蜚克图镇附近)。这条驿道是在金代驿道基础上恢复起来的,是元廷传递圣旨、公文、官吏往来、军队征调、押解人犯、贡赋物资的交通要道。
  明代,于永乐七年(1409)春,在元代“东征元帅府”故地置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并辟自底失卜站(今黑龙江省双城市西南石家崴子古城)至奴儿干的驿道,称“海西东水陆城站”。此驿道亦过境阿城,并在阿城境内置建尚京(今阿城南白城)站、海胡站、鹿鲁吉站。这条驿道由底失卜起至特林附近的满泾(满泾又写作莽阿臣、末末吉,均为满语“精致钥弓”之意)站止,计45站、10城,五千多里(从北京算起)。此驿道也是在元代驿道基础修复的。它的功能与元代相似。
  清代,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从清初的顺治、康熙年间起,在白山黑水之间先后置建了盛京(今沈阳)、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市旧街乡旧街古城)、黑龙江(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珲镇)三处将军衙门,掌管今辽宁省及其以北至外兴安岭等地八旗军政事务及庶务。随着三处衙署的建立,京城与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的联系旋即得到加强。清代的康乾时期,仅在吉林、黑龙江两地就开辟出十多条驿道并在驿道上设置了相应数量的驿站。这些驿道中就包括过境阿城的吉林乌拉至三姓的驿道。
  吉林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满语,“沿江”之意。三姓,满语曰“依兰哈拉”。“依兰”汉语意为“三”,“哈拉”汉语意为“姓”。因为有努叶勒葛、依克勒、湖西哩三姓人家久居于此,故此名依兰哈拉。即今本省依兰县。
驻宁古塔将军奉旨于康熙五年(1666年)从宁古塔迁至宁古塔新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县城),又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迁至吉林乌拉。直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才改宁古塔将军为“镇守吉林乌拉等处将军”。
  当时,三姓副都统(康熙五十三年即1714年)派兵驻守,雍正十年(1732年)设副都统衙门,其辖区北至北海(今鄂霍次克海)、东至东海(今日本海)及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是宁古塔将军辖区内幅员最大的副都统军政单位。又因三姓城处水陆交通要冲,所以吉林乌拉至三姓的驿道是通信联络、官员往来、物资运转的重要通道。这条驿道不仅人员来往频繁、物运繁忙,而且四时景色也绚丽异常。从吉林乌拉的尼什哈(今吉林市龙潭街道办事处境内)站起至三姓共十七站,九百八十一里。这条千里驿路,连绵起仗宛若游龙逶迤于山野河湖之间。冬季里,猎人乘木马(滑雪板)射杀虎豹;而春夏之际,林木葱茏,鸟啼鹿鸣。秋季之时,雁叫霜晨,风吹草低,鞭响牧歌飞。
  当年,就是这条银铃响彻、驿马驰骋、官兵往返、商贾络绎的驿道,贯穿于我们阿勒楚喀的全境。它由拉林多欢(今五常市拉林镇西南20里处)站东行入境,经萨库哩站(今阿城市双丰乡双兰村)、阿勒楚喀城(今阿城市)、蜚克图站、色勒佛特库(今宾县宾安乡)站渡松花江后出境去佛斯亨站(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五站乡)。在阿勒楚喀境内共置三站,路程计296里。
(二)


  阿勒楚喀境内及其毗邻的驿站的站名,对于讲汉语的人来说,读起来确实有些拗口。因为这是用汉字给满语标音。拉林多欢、萨库哩(应标作沙库哩)、蜚克图、色勒佛特库、佛斯亨这些满语的语句译作汉语的语意分别是:“爽快的渡口”、“吊锅支架”、“驼背”、“铁耳勺”(挖耳朵用)、“笼屉”。从这些驿站的满语语意中,能够透视出那些奔波于驿道上的站丁及商贾的形象、状态、心情及期望。这些铭状形态和心境的词语是贴切与真实的。如来到河岸,祈盼顺利渡过。因之曰:“爽快渡口”;而渡过河去,似乎就闻到了从笼屉中冒出的饽饽的香味;再如到了沙库哩,就应支起吊锅烧水喝;到了蜚克图,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到了色勒佛特库已汗流满面,该歇歇气,拿出铁耳勺掏掏耳朵吧!
  金代,铺驿由兵部掌管。道路、桥梁由工部管护。而川泽、桥梁、舟楫、河渠由各路、府、州的都水监掌管。
  元代,站赤(蒙语,意为“司驿者”。)归兵部掌管。明代,基本上承袭元制。
  清代,黑龙江流域的驿务,分别由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管辖。康熙三年(1664年)在吉林将军之下,设一驿站监督,负责具体站务。实际站务工作由下设两名总站官分别承担。而吉林境内(非今日之吉林省境)的驿站,以吉林乌拉城为中心分东、西、北三路。北路归驻在金珠鄂佛罗(今吉林市郊区金珠乡金珠村)关防公所的总站官(六品)管理。总站官下设一名办事笔帖式(笔帖式,是满语,汉语意是书、文,掌翻译及各种文牍之事)、一名领催委员(领催,满语拨什库的汉语译名,专司登记档案及支领俸响诸务的低级军职)。
  贯穿阿勒楚喀全境的吉林乌拉至三姓的驿道、驿站即属北路。阿勒楚喀境内的三座驿站[光绪七年,(1881年)在蜚克图与色勒佛特库之间又增设苇子沟站(今宾县宾州镇)]。每站设站丁十名、马十匹、牛十头。各站设笔帖式、领催各1名管理站务。领催可从站丁中选任。挑选马头1名管喂养牛马,挑小头目一名。余丁递送往来文报及应付过往官弁车差。
  各站驿马每匹月有草豆银1两5钱,牛每头月支草豆银1两。每年按十分之三倒毙数报销马每匹银9两,牛每头7两。如驿务用车,准雇民车,以每百里每车给银1两,多或少于十里增或减银1钱。廪给银、修建站房银、灯油银,列于春季通计支领。由所属驿站总站官造册呈报各将军之后,转呈户部拨给。
  清代,为了完成繁忙又庞杂的驿运事务,政府制定了驿律(载于《兵律》第五卷中)。对驿站设置,对驿夫、驿马、驿车、驿船的供应,牌符的使用,对驿程时限,驿费报销,递送公文,私役兵铺,驿使稽程,多乘驿马,多支廪给,私借驿马等等都有细致明确的处罚条例。如:公文信件到站不问件数多少,站官须随即登入册籍,并派遣站丁递送,不许等待后来文书一并发递,违者站官笞二十。外省衙门彼此往来同送达各院衙门的紧急公文,发文单位要将其装在绵纸厚背封套里,钤从印信,交驿递送。驿站传递公文,附有连排单(亦称滚单)。发文单位注明所往地点、日行里数;经由各站日、时、刻,在连排单上填明,以备检验。凡不依原文件封面填写处所而错投他地者,将首站及传递之下站站官及站丁依法议处。一般公文,属于山路的,站与站之间相距七八十里以上的地方,限一日行一站,站距近的要日行两站。归各驿站专差投递的都按规定限额投递,迟者按例论处。此外,还有时日限制,如吉林将军衙门至京师2200余里,一般公文限29日内送到。限于何日到京,均在封面上注明,接到公文时要按日复对。如逾违,查系何处迟延,即将该处官照例议处。但因途中遇雨,河水涨发,伕马跌毙等,须取地方官印证明,或仅逾限一二刻,俱准免议。再如:“凡军台文报,如有将报匣、夹板及兵部事件,擅敢拆动以致泄露事情者,该管大臣立即查究,供证明确,无论官兵马夫,即按军法从事。其专管台站之文武员弁革职拿问。管辖台站大员交部议处。”
(三)


  清代,黑龙江将军所属各驿站的站丁,一部份源于内地被流放的“流人”及其后裔。也有从当地拨派或招募的。站丁及其家属,习惯上称“站人”。而吉林将军所属各驿站之站丁,自然有一部份也是当地招募的,也有是发配来的流人。这些人员,不称站人,而叫站丁。站丁被分配到各驿站后,被编入汉军八旗,世代相袭为站丁。站丁虽不挣薪响,但朝庭在生活和生产上是给予一些资助和优惠的。如初来站上发口粮、农具、资助建住房,发给耕牛种田(驿上的牛实质上就是给站丁种田用)。在驿站周围十里八里开荒种地不纳租赋,地便叫“站丁地”。驿站设置时,站丁及家属用的饭锅、劈柴的斧子、修路用的铣、镐等,如没有自带则由政府发给。当然,朝庭对站丁也规定了一些条例,如不准当官,只可在本站当笔帖式或领催(皆有顶戴及薪响);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准离开驿站百里之外。违者治罪。
  充军发配来的站丁,多数是带着全家老小。来驿站后,有的带来了先进的手工艺和农作技术,带来了工具和籽种。这样便促进了当地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站丁及其家属开荒种地,除自给自食外,还把种出的粮食、豆类磨成面或制成各种食品、酿成酒和附近少数民族群众交易,换来乳品、肉食、毛皮等土产特产。站丁(在公务之余)及家属还在驿站附近开设旅店、饭店,为过往客商提供服务。自己也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各驿站站官(笔帖式和催领)不仅管理站上事务,还要管理本站及附近村屯的民事、治安、学堂等行政事务。站丁及其家属逐渐成了当地居民,而驿站又成了南来饥民的落脚谋生之地。到乾隆、嘉庆时,驿站都发展成较大村落,达百余户。站丁和当地少数民族杂居共处,驿站村屯与“旗屯”比邻相望。
  “站人”与“民人”(站人对不在旗籍的汉族人的称呼)有某些不同的传统生活习惯,站人爱清洁讲卫生为当地居民所公认。站人讲礼貌、家里规矩多,相互尊让、大小有序、有尊老爱幼传统。站人一般不与民人通婚,多与本站和邻站的站人家世代姻戚。
  黑龙江、吉林乌拉所属各驿站的初期,男多女少,站丁配偶遂成问题。对无妻之丁,清朝政府曾拟以发配的孤身女子匹配。但因发配的孤身女子甚少,加上男女年岁不相当,仍解决不了男丁无妻之困。后经户部议定,提出买妻办法。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七月上奏皇上:“臣等查得黑龙江所属19驿共有177男丁无妻,宁古塔所属25驿共有205男丁无妻。曾拟将刑部督捕衙门发配之孤身女子配给,然现发配之女子甚少,而此项驿丁皆为官差,不可无妻。故以每个女子折银30两计购之。共11460两。将此咨行黑龙江、宁古塔将军等。着其派员由盛京户部如数支领,分配给无妻男丁买妻。要彼处买娶不得,则咨行报部,由臣部陆续买得发往彼处。”康熙皇帝阅后批示:“依议。钦此”。于是站丁配偶事得以解决。清代,一个总站官(六品)年俸才40两银。从此数可看出:给一名站丁发银30两娶妻,当不能言少。而朝庭一次拿出银11460两为无妻站丁解困,亦可见朝庭体恤民情之处。
(四)


  由于驿道的开通、驿站的运作,不仅使政令畅达,军情、文书及时传递,官差、粮秣、武器、装备、贡品等;还为前两项供应运输工具和供应食宿。与此同时还为一些商贾通过往来提供方便和安全。逐渐形成了包括阿勒楚喀、三姓、宁古塔、呼兰、齐齐哈尔、墨尔根(今嫩江市)、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瑗珲区)等大城镇为中心的商业网,与吉林乌拉、盛京及京广各地联系起来。这些城镇陆续开起杂货商号、粮站及手工业作坊,涉及到制酒、制革、制碱、制木等。齐齐哈尔出的火镰,号“卜奎”,甲于内地。杂货商号内,“客居应用无不备”。如盛京的土布、白盐;吉林瓷器;京城的毛蓝足青布;妇女用的河南香囊;宝坻通草。京津的头花、胭脂、香粉;江浙的茶叶;川广药材;各地的纸、笔、墨砚等等。当然,更有当地的人参、鹿茸、毛皮、木材、原蜜等经驿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关内各地。
  驿道开通、驿站运作,不仅促进了生产发展、方便了物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思想文化的交流。如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在墨尔根就设立了官学教习满文书义。雍正五年(1727年)在阿勒楚喀设立官学教习满文书义。嘉庆元年(1796年)在齐齐哈尔设立官学教习汉文书义。康乾时期,私人和流人办私塾者在宁古塔也比比皆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宗教活动也活跃起来。如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阿勒楚喀就建起了伊斯兰教清真寺。说明那时伊斯兰教经义已在此地传播;再如同治元年(1862年)文庙在阿勒楚喀落成。光绪元年(1875年)法国传教士在阿勒楚喀海沟村设立学馆,传播西教。
  在有清一代,于各条驿道上,人流、物流如江河涌动,昼夜奔忙日无闲歇。驿站、客栈,“晨起送旧客登程,日暮迎新顾投宿”,朝朝暮暮接应不暇。驿路、驿站在推动技术进步、生产发展、经济和文化繁荣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巨大的。
  但是,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二十世纪初叶,西方世界已实现工业化,各种新技术、新事务不断出现并迅速涌入中国。如东清铁路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全线通车。继之铁路、船运、“外邦”“客邮”等新交通事业也先后兴起,有力地冲击着这种延续了千年的驿运方式。因此它已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而驿政疲敝,废驿设邮则势在必行了。
基于此,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奉天(旧日盛京)将军赵尔巽开始创办奉天文报局。经吉林、黑龙江两处请求,奉天文报局奉其上方指令附办吉林、黑龙江两省文报,并改奉天文报局为东三省文报总局,旋即改为邮政总局。于吉林、长春、哈尔滨及辽宁某些地方设一等邮局。当时,东北主要城镇已通火车,借助火车传递文报快捷又经济。“自畿辅倡文报局,东三省从而仿行之,规行未久,议将各省驿站一律裁撤,固亦流弊所极而必须更张者也。”东三省遂成为全国废驿设邮的先驱。
  我们阿勒楚喀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通火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报馆分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邮局;宣统元年(1909年)撤销驿站,站丁全归民籍,驿务划归邮局。至此,在阿勒楚喀大地上运行了两个半世纪之久的清代驿运工程,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中国,包括阿勒楚喀城的驿运事业运作的全过程,它同丝绸之路一样,都为推动社会进步、播散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发表于 2012-5-14 23: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俺曾爷爷就在这个传说中的“吉林乌拉的尼什哈”驿站当过站长。。。家里口传是“密什哈站”就地点来看估计是一回事。
呵呵,呵呵呵呵。
厚着脸皮问一句谁知道满语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12-5-16 23: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扎拉里佼 于 2012-5-16 23:57 编辑
扎拉里佼 发表于 2012-5-14 23:55
话说俺曾爷爷就在这个传说中的“吉林乌拉的尼什哈”驿站当过站长。。。家里口传是“密什哈站”就地点来看估 ...

自从来到这里后,一直以来的一些疑惑竟然渐渐的解开了~

“密实哈:满语书面语为“尼什哈”nisiha,意为小鱼。”来源:http://blog.boxun.com/hero/200908/manchu87/24_1.shtml【此网页打不开】是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帖子,原作者一时无从查证了,抱歉。

“密什哈:“密什哈”为满语,是满语口语语音“尼什哈拉”的音转,其意是小鱼。”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59e790100mr6z.html

“吉林市龙潭区的哈密站,满语发音均为“尼什哈”,满语含义都是“小白鱼”,为此地多见的一种鱼”——《吉林市满语地名与满族文化探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4-28 12:42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